羅馬經濟

對羅馬經濟的研究,即古羅馬城邦及其帝國在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的經濟研究仍然具有高度的推測性。沒有現存的商業和政府賬戶記錄,例如稅收的詳細報告,關於經濟活動的文獻來源也很少。相反,今天對這種古老經濟的研究主要基於倖存的考古和文學證據,這些證據使研究人員能夠根據與其他更晚近的前工業化經濟的比較來形成猜想。

Solidus在君士坦丁二世統治下發行,背面是Victoria,最後出現在羅馬硬幣上的神之一,在基督教統治下逐漸轉變為天使[1]

據推測,在羅馬共和國的最初幾個世紀,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並以穀物和葡萄酒等商品的貿易為中心。[2]金融市場是通過這種貿易建立起來的,而為個人使用和公共基礎設施提供信貸的金融機構主要是由家族間的財富建立起來的。[3]在農業和現金短缺的時期,羅馬官員和貨幣家傾向於通過鑄幣來應對,這發生在第一次佈匿戰爭的長期危機期間,造成了經濟扭曲和困難。

布匿戰爭之後,在共和國晚期和羅馬帝國早期,經濟變得更加貨幣化,並且出現了更複雜的金融體系。[4] 皇帝發行印有他們肖像的錢幣來進行宣傳,創造公眾的好感,並象徵著他們的財富和權力。[5]羅馬帝國的貨幣經濟經常遭受通貨膨脹,部分原因是皇帝發行貨幣以資助引人注目的帝國項目,例如公共建築工程或代價高昂的戰爭,這些項目提供了宣傳機會但很少或沒有物質收益。[4]

在滿足軍人工資的壓力下,安東尼塞維王朝的皇帝總體上貶值了貨幣,尤其是第納瑞斯。[6]康茂德統治期間的突然通貨膨脹破壞了信貸市場。[7]在 200 年代中期,實物供應急劇收縮。[8]三世紀危機期間的情況,例如長途貿易的減少、採礦作業的中斷以及入侵的敵人將金幣實物轉移到帝國境外,大大減少了貨幣供應和銀行業到 300 年。[9]儘管羅馬鑄幣長期以來一直是法定貨幣或信託貨幣,但在奧勒良統治下,普遍的經濟憂慮達到了頂峰,銀行家對中央政府合法發行的硬幣失去了信心。儘管戴克里先引入了黃金固相線和貨幣改革,但帝國的信貸市場再也沒有恢復過往的活力。[7]

銀行系統編輯

帝國下銀行系統的設置允許在沒有硬幣實物轉移的情況下交換極大的金額,這導致了法定貨幣在沒有中央銀行的情況下,專業的存款銀行家(argentarius、 coactor argentarius或後來的nummularius)接收並持有定期或無限期的存款,並向第三方借錢。[10]一般來說,可用資本超過借款人所需的數額,因此貸款和信貸都是在有風險的條件下提供的。[7] [11]參議院精英作為債權人和借款人,大量參與私人借貸,並根據社會關係從個人財產中發放貸款。[4]

古典時期的銀行保留的準備金通常少於客戶的全部存款,因為他們沒有動力確保在發生銀行擠兌時為客戶的存款投保。[4]當時羅馬人普遍認為,尤其是塞內卡的意識形態,即任何參與商業的人都應該獲得信貸[12]法定貨幣的趨勢導致貨幣供應量持續波動。[12]

礦冶編輯

西班牙羅馬帝國最重要的金礦之一拉斯梅杜拉斯Las Médulas)的ruina montium採礦技術產生的景觀

帝國的主要礦區是西班牙(金、銀、銅、錫、鉛);高盧(金、銀、鐵);英國(主要是鐵、鉛、錫),多瑙河省份(金、鐵);馬其頓色雷斯(金、銀);和小亞細亞(金、銀、鐵、錫)。從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到公元 3 世紀初,帝國的不穩定中斷了生產,密集的大規模採礦——沖積礦床,以及露天採礦地下採礦——一直在進行。達契亞的金礦, 例如,在該省於 271 年投降後不再可供羅馬人開採。採礦業似乎在 4 世紀在某種程度上恢復了。[13]

根據格陵蘭冰芯估計,世界鉛產量在公元 1 世紀達到頂峰,此後急劇下降。[14]到 18 世紀中葉,世界產量才超過羅馬水平。

普林尼稱之為ruina montium(“山脈的廢墟”)的水力採礦允許以原始工業規模提取基本金屬和貴金屬。[15]年鐵總產量估計為 82,500 [16]銅的年產量為 15,000 噸,[17]和鉛的年產量為 80,000 噸,[18]這兩種生產水平在工業革命之前都是無與倫比的;[19]僅西班牙就佔世界鉛產量的 40%。[20]高鉛產量是廣泛的銀礦開采的副產品,每年達到 200 噸。[21] 在公元 2 世紀中葉左右達到頂峰時,羅馬的白銀存量估計為 10,000 噸,比中世紀歐洲公元 800 年左右的阿拔斯哈里發王朝的白銀總量大 5 到 10 倍。[22]作為羅馬金屬生產規模的一個標誌,格陵蘭冰蓋的鉛污染在帝國時代比史前水平翻了兩番,此後又下降了。[23]

水力採礦的發明和廣泛應用,即靜壓和地面洩水,在羅馬人規劃和執行大規模採礦作業的能力的幫助下,僅允許以原始工業規模提取各種賤金屬和貴金屬很少,如果有的話,直到工業革命[24]迄今為止,用於冶煉和鍛造操作以及加熱目的的最常見燃料是木材,尤其是木炭,其效率幾乎是木炭的兩倍。[25]此外,一些地區還開采了相當大範圍的煤炭:羅馬不列顛的幾乎所有主要煤田公元 2 世紀後期開始開採,英國北海沿岸的貿易蓬勃發展,並延伸至萊茵蘭大陸,那裡的煙煤已被用於冶煉鐵礦石[26]

年金屬產量(公噸)
年產量評論
82,500[27]根據羅馬不列顛人均 1.5 千克的鐵產量估計,推斷整個帝國的人口規模為 5500 萬[28]
15,000 噸[29]最大的工業化前生產者[30]
帶領8萬噸[31]最大的工業化前生產者[32]
 200 噸[33]在公元 2 世紀中葉左右達到頂峰時,羅馬的庫存估計為 10,000 噸,比中世紀歐洲公元 800 年左右的哈里發國的白銀總量大五到十倍。[34]
金子 9 噸[35]僅 阿斯圖里亞卡拉西亞盧西塔尼亞(所有伊比利亞半島)生產

交通通訊編輯

發現的沉船日期數量提供了地中海海上貿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強度的證據。應該記住,用大理石和陶瓷容器運送貨物的船隻比運送更易腐爛貨物的船隻更容易被發現。

羅馬帝國完全包圍了地中海,他們稱之為“我們的海” (mare nostrum)[36]羅馬帆船航行於地中海以及帝國的主要河流,包括瓜達爾基維爾河埃布羅河羅納河、萊茵河、台伯河和尼羅河。[37]在可能的情況下,首選水路運輸,因為陸路運輸商品更加困難[38]並且成本更高:根據基思·霍普金斯 (Keith Hopkins) 的說法,在羅馬時代,海上旅行比陸路旅行便宜 50 到 60 倍。[39]在羅馬時期,地中海的海上貿易達到了前現代的頂峰。[40]車輛、車輪和船隻表明存在大量熟練的木工。[41]

哈德良時代的羅馬帝國在位 117–138 年),展示了羅馬主要道路網絡

陸路運輸利用了羅馬道路的先進系統社區繳納的實物稅包括為cursus publicus提供人員、動物或車輛,這是奧古斯都建立的國家郵政和運輸服務。每隔 7 到 12羅馬英里,沿路設置一個中繼站,並且往往會發展成一個村莊或貿易站。[42] mansio (複數mansiones)是一個私人經營的服務站,由帝國官僚機構特許經營,用於cursus publicus此類設施的支持人員包括騾夫、秘書、鐵匠、車匠、獸醫以及一些憲兵和信使。豪宅之間的距離取決於馬車一天能走多遠。[42]騾子是最常用於拉車的動物,行駛速度約為 6.4 公里/小時。[43]作為通信速度的一個例子,即使是在緊急情況下,信使也至少需要九天的時間才能從上日耳曼尼亞省的美因茨前往羅馬。[44]除了豪宅外,一些小酒館還提供住宿以及食物和飲料一張記錄下來的住宿費用顯示了酒、麵包、騾子飼料和妓女服務的費用。[45]

貿易和商品編輯

中國廣西東漢(公元 25-220 年)墓葬出土的綠色羅馬玻璃杯;中國發現的第一件羅馬玻璃器皿可追溯到公元前 1 世紀初,出土於南部港口城市廣州的一座西漢墓,很可能是經由印度洋南中國海抵達的[46]

羅馬各省之間進行貿易,但貿易擴展到邊境以外的地區,遠至中國印度[47]主要商品是糧食。[48]中國貿易主要通過絲綢之路沿線的中間人進行陸路交易然而,印度貿易也是從紅海的埃及港口經海路進行的還交易了橄欖油、各種食品、garum魚露)、奴隸、礦石和金屬製品、纖維和紡織品、木材、陶器玻璃器皿、大理石、紙莎草紙、香料和藥物、象牙、珍珠和寶石。[49]

雖然大多數省份都能夠生產葡萄酒,但區域品種是可取的,葡萄酒是貿易的核心項目。vin ordinaire的短缺很少見。[50]羅馬市的主要供應商是意大利西海岸、高盧南部、西班牙的Tarraconensis 地區克里特島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從敘利亞的老底嘉和愛琴海進口葡萄酒。[51]在零售層面,小酒館或特色葡萄酒商店(vinaria)出售酒瓶裝外賣和店內飲品,價格範圍反映質量。[52]

早期羅馬帝國的貿易使羅馬變得如此廣闊和偉大。奧古斯都皇帝儘管在公共和私人方面支出巨大,但還是從政府手中控制了貿易,並通過在英國德國非洲等海外地區開闢新的貿易市場來擴大羅馬的影響力[53]羅馬在羅馬帝國時代主導著世界貿易和影響力,但無法在其工業和製造過程中取得進步。[53]這最終威脅到奧古斯都帶來的不斷擴大的貿易和商業產業,以及帝國在羅馬人和世界眼中的強大地位。

得益於發達的貿易和商業,羅馬經濟在公元最初幾個世紀得以蓬勃發展,但隨著他們開展業務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這種繁榮有所緩和。由於奧古斯都和貴族在羅馬擁有大部分土地和財富,[53]基本日常商品的貿易和商業開始下降。貿易開始只針對更奢侈的商品進行,有效地將大多數羅馬人排除在外,因為他們很貧窮。[53]對外貿易對於羅馬經濟的崛起和復雜性也有著難以置信的重要意義,羅馬人主要向西方國家交易葡萄酒、石油、穀物、鹽、武器和鐵等商品。[53] [37]當這些國家在公元 2 世紀左右衰落時,它們與羅馬帝國之間的貿易因此不得不停止,這削弱了羅馬經濟的實力,因為對外貿易是羅馬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資源過剩的帝國 [53]再加上他們無法進行適當的生產改進以跟上不斷增長和不斷發展的經濟,這些事件阻礙了羅馬貿易,限制了他們的商品種類並損害了經濟。

勞動和職業編輯

一家布料加工店的工人,在龐貝的 Veranius Hypsaeus 的fullonica畫作中

銘文記錄了羅馬市的 268 種不同職業,以及龐貝城的 85 種。[54]專業協會或貿易行會(collegia)被證明從事廣泛的職業,包括漁民(piscatores)、鹽商(salinatores)、橄欖油經銷商(olivarii)藝人 (scaenici)、牛經銷商(pecuarii)、金匠(aurifices)、卡車司機(asinariimuliones)和石匠(lapidarii)[55]這些有時非常專業:一個學院在羅馬,僅限於從事象牙和柑橘木工作的工匠。[56]

奴隸從事的工作分為五大類:家務,墓誌銘記錄了至少 55 種不同的家務工作;帝國或公共服務城市工藝品和服務;農業; 和採礦。[57]囚犯在礦山或採石場提供了大量勞動力,那裡的條件非常殘酷。[58]實際上,奴隸和自由人之間幾乎沒有分工,[59]大多數工人都是文盲,沒有特殊技能。[60]農業中僱用的普通勞動者人數最多:在意大利的工業化農業系統latifundia)中,這些人可能主要是奴隸,但在整個帝國,奴隸農場勞動可能不如技術上沒有被奴役的人的其他形式的依賴勞動重要。[59]

紡織服裝生產是就業的主要來源。紡織品和成品服裝都在帝國人民之間進行交易,他們的產品通常以他們或特定城鎮的名字命名,就像時尚“標籤”一樣。[61]更好的成衣是由商人(談判者商人)出口的,他們通常是生產中心的富裕居民。[62]成品服裝可能由他們的銷售代理零售,他們前往潛在客戶,或者由vestiarii 零售,服裝經銷商主要是自由人;或者他們可能被流動的商人兜售。[62]在埃及,紡織生產商可以經營繁榮的小企業,僱用學徒、賺取工資的自由工人和奴隸。[63]漂白fullones ) 和染色工 ( coloratores ) 有自己的行會。[64] Centonarii是專門從事紡織品生產和將舊衣服回收成拼湊商品的行會工人[65]

國民賬戶和收入分配的估計編輯

由於沒有現存的記錄可以讓經濟史學家對古羅馬的國民賬戶做出可靠的估計,因此對古羅馬產品水平的估計仍然是推測性的。元首時期羅馬經濟國內生產總值的估計[66]對於公元 14、100 和 150 年的樣本年,人均 GDP 的估計範圍為 166 到 380塞斯特

羅馬帝國並不是統一發展的。意大利的人均 GDP估計高於君主統治時期帝國的平均水平,這是由於更高程度的城市化和貿易(部分歸功於與帝國外圍省份相比地中海通道),以及心臟地帶的精英收入。地中海附近的其他地區,如愛琴海和北非,也被認為比同期的帝國平均水平更發達。[67]對意大利收入水平與帝國平均水平之間差異的估計從 40%、[68]到 66%、[69]到 100 % [70]不等,比帝國其他地區高。

在羅馬國民賬戶的Scheidel -Friesen 模型中,帝國每年產生的總收入接近 200 億塞斯特,其中約 5% 由帝國政府抽取。收入分配最高 1.5% 的家庭獲得了大約 20% 的收入。另外 20% 流向了大約 10% 的人口,他們可以被描述為非精英中產階級。剩下的“絕大多數”創造了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但勉強維持生計[71]所有被引用的經濟史學家都強調,鑑於普遍缺乏相關數據,任何估計都只能被視為對古代經濟現實的粗略近似。

根據羅馬繁榮城鎮龐貝城房屋考古遺跡留下的證據[72]估計龐貝城的平均家庭收入為 7,900塞斯特,遠高於整個帝國的 GDP 估算值. 根據這些考古遺蹟的房屋大小分佈,他還估計了收入分佈,這表明龐貝的中產階級人數比 Scheidel-Friesen 模型中的預期要多得多。他的估計表明龐貝的生活水平高於 19 世紀的西歐。他的結論是,現有的羅馬國內生產總值估計應該向上修正。

羅馬人均和總GDP的估計[A]
單元戈德史密斯
1984 [73]
霍普金斯
1995/96 [74]
Temin
2006 [75]
麥迪遜
2007 [76]

2008 [77]
Scheidel /Friesen
2009 [78]
Lo Cascio / Malanima
2009 [68]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海藻屬380225166380229260
小麥當量(公斤)843491614843500680
2021 美元1,1821,2861,950
人口
(約年份)
5500 萬
(公元 14 年)
6000萬
(公元14年)
5500 萬
(公元 100 年)
4400萬
(公元14年)
6000 萬
(公元 150 年)
7000 萬
(公元 150 年)

(公元 14 年)
國內生產總值海藻屬209億135億-167億137億17-190億
小麥當量(公噸46.429.533.837.13050
2021 美元520億美元900億美元
“–”表示未知值。

^小數部分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十分之一。作者未直接給出的斜體數字;它們是通過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相應值乘以估計的人口規模得出的。

區域細分編輯

公元 1 年左右羅馬帝國各地區的 GDP 總和[79]
麥迪遜按地區細分(公元 14 年)[80]
地區人口
(千)
人均NDI
(2021 美元)
NDI 總額
(百萬 2021 美元)
羅馬歐洲(包括意大利)23,1001,23028,393
羅馬歐洲(不包括意大利)16,10099115,948
羅馬亞洲12,2001,14113,917人
羅馬非洲8,7001,1229,769
全羅馬帝國44,0001,18252,079

安格斯·麥迪遜 (Angus Maddison)是唯一被引用的經濟學家,他提供了羅馬帝國各個地區國民可支配收入(NDI) 的詳細分類。他的“高度臨時”估計(見右圖)依賴於公元 14 年奧古斯都去世時僅 4400 萬羅馬人口的低計數。由於各省的稅收轉移和中心地帶精英收入的集中,意大利被認為是最富有的地區;據估計,其人均 NDI 比帝國其他地區高出40% [68]至 66% [69] 。除了意大利,最富有的省份是埃及, 以人均 NDI 計算。[81]

如果包括意大利在內,歐洲人均 NDI 高於亞洲和非洲省份,但如果不包括意大利,歐洲其他地區的人均 NDI 低於亞洲和非洲省份。[80]希臘化的東部省份希臘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比主要講拉丁語的西方省份富裕約 20%,僅埃及就富裕約 28%。然而,不作為一個省進行管理的意大利的人均收入高於其中任何一個國家。[82]

稅收編輯

歷史學家推測,帝國稅收約佔帝國生產總值的 5% 。[83]個人繳納的典型稅率為 2% 至 5%。[84]這種稅收負擔不包括當地城市徵收的稅收,在帝國的拉丁語區稱為municipia ,在希臘語區稱為poleis 。[85]

稅法在其複雜的直接稅和間接稅制度中“令人眼花繚亂” ,一些以現金支付,一些以實物支付。稅收可能特定於一個省,或特定的財產,如漁業鹽蒸發池它們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86]徵稅的理由是維持軍隊的需要,[87] [88]如果軍隊繳獲多餘的戰利品,納稅人有時會得到退款。[89]貨幣化程度較低的地區接受了實物稅,特別是那些可以向軍營供應糧食或貨物的地區。[90]

尼羅河和他的孩子們的化身,出自羅馬的塞拉皮斯神廟和伊西斯神廟(公元 1 世紀)

直接稅收的主要來源是個人,他們繳納人頭稅和土地稅,即對其產品或生產能力徵稅。[84]有資格獲得某些豁免的人可以提交補充表格;例如,埃及農民可以根據尼羅河的洪水模式將田地登記為休耕地和免稅地[91]稅收義務由人口普查確定,這要求每個戶主出現在主持官員面前,並提供其家庭人數,以及他擁有的適合農業或居住的財產的賬目。[91]

間接稅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是進口和出口的關稅、關稅和通行費,包括各省之間。[84]對奴隸貿易徵收特別稅。在他統治的末期,奧古斯都對出售奴隸徵收 4% 的稅,[92]尼祿將其從購買者轉移到經銷商身上,經銷商以提高價格作為回應。[93]釋放奴隸的所有者繳納了“自由稅”,按價值的 5% 計算。[94]

當超過一定淨值的羅馬公民將財產留給直系親屬以外的任何人時,徵收 5% 的遺產稅遺產稅和 1% 的拍賣銷售稅收入用於退伍軍人養老基金aerarium militare )[84]

低稅收幫助羅馬貴族增加了他們的財富,這些財富等於甚至超過了中央政府的收入。皇帝有時會通過沒收“超級富豪”的財產來充實國庫,但在後期,富豪的抗稅是導致帝國崩潰的因素之一。[87]

國家收入編輯

現有的文獻資料僅提供了有關羅馬國家收入的零星證據。現存的一些文獻證據詳述如下: 隨著公元前 63 年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的結束,羅馬共和國將本都王國奇里乞亞、敘利亞大部分地區和克里特納入其不斷擴大的統治範圍,以及將猶太王國變成附庸國[95]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記載,在龐培作為著名的東方征服者返回羅馬後, 展示的平板電腦顯示國家收入從 5000 萬第納爾增加到8500 萬第納爾,從 200 增加到 3.4 億塞斯特斯,這是由於徵收新稅。[95]然而,這顯然大致相當於希臘化埃及托勒密王國的整個國家預算的規模西塞羅斯特拉波都講述了在托勒密十二奧勒特(公元前 80-51 年)統治初期,他的王國如何獲得 12,500他連得的年收入,相當於 7500 萬第納爾或 3 億塞斯特斯[95]因此,隨著羅馬在羅馬共和國的最後戰爭(公元前 32-30 年)中征服埃及並將埃及轉變為羅馬行省,人們很容易假設國家收入大幅增加。僅在公元前 80 年,埃及的稅收就七倍於同時代的羅馬高盧在被尤利烏斯凱撒征服後向羅馬國庫提供的稅金,僅為 4000 萬塞斯特斯[95]然而,這與羅馬在被屋大維征服後能夠從埃及徵收的稅款(即 4000 萬塞斯特斯)大致相同,使國家收入總額達到 4.2 億(其中 4000 萬來自新征服的埃及,4000 萬來自高盧,3.4 億來自所有其他省份)。[96]整個羅馬不列顛在被征服後僅產生了大約 1100 萬塞斯特斯的收入,而僅埃及的亞歷山大市就產生了大約 3600 萬塞斯特斯。[97] 伊比利亞半島羅馬西班牙省份的金礦開採每年生產大約 8000 萬塞斯特斯。[97]

公元 1 世紀,來自印度洋地區的海上貿易(包括絲綢香料貿易)進口貨物的總價值約為 10 億塞斯特斯,羅馬國家因此獲得了 2.5 億塞斯特斯的稅收收入。[98]即使在羅馬軍團的數量從大約五十個減少到二十八個(全職士兵和輔助人員從 500,000 減少到 300,000 )之後,奧古斯都統治下的羅馬國家每年僅在軍事費用上就花費了 6.4 億塞斯特斯(與國家總支出徘徊在10億左右)。[99]Raoul McLaughlin 強調,“只要國際商業蓬勃發展,羅馬帝國就可以支付這些高額軍事費用。” [99]通過對運往阿拉伯和印度的船隻上裝載的羅馬出口貨物徵稅(總價值約為 1 億美元),國家收入又增加了 2500 萬塞斯特斯。[100]

廣告編輯

古羅馬葡萄酒廣告

在古羅馬,企業 主要通過口口相傳、使用商標以及在表面上刻上黑色或紅色文字來宣傳自己。[101]它們被展示為壁畫馬賽克主人會讓他們的奴隸在古羅馬定居點的牆上刻上廣告。[102]在古羅馬,塗鴉相當於廣告牌[103]古羅馬的商品和產品可能帶有用於宣傳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銘文。玩具戰車上面刻有著名戰車手的名字,燈和碗上刻有著名角斗士的圖像。[104]商家在雙耳瓶上宣傳自己的品牌也很常見[103]這些標記被稱為titulus pictus它們被用來傳達有關商品的信息,並提供易於識別的標籤,以吸引消費者購買該產品。[105]商人會聘請演說家在羅馬城市的街道上傳播他們產品的消息。[106]富有的商人會花錢請人在文學作品中提及他們的生意[103]

羅馬商販也可以根據自己獨特的產品品牌進行營銷。龐貝古城,商人根據其成分、加工和製造商為自己品牌的garum做廣告,這是一種羅馬魚露龐貝古城的兩個著名營銷口號是“最好的鯖魚精華”和“最好的”。古羅馬的酒商使用定位這是一個營銷術語,指的是品牌在顧客心目中的地位。他們將自己的葡萄酒標榜為高檔葡萄酒。[106]

龐貝古城的考古發掘揭示了一則廣告,其中寫道:[107]

Aulus Suettius Certus 擁有的角斗士將於 5 月 31 日在龐貝進行戰鬥。屆時將舉行動物狩獵活動,並提供遮陽篷。

— 未知

古羅馬的廣告有多種用途。它幫助企業推銷他們的服務,提拔政客,並為遊戲和娛樂做廣告。[106]

也可以看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