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三大投資方案已有 1255 家企業投資超過 1 兆 7994 億元,彰顯深耕臺灣決心。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今 (22) 日再通過 4 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近 92 億元,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國產 (2504-TW)、鋐昇實業與根留企業方案的輝能科技、台灣積層工業,其中,國產將投資 11 億元,除擴建既有廠房外,也將在南北兩地蓋新廠,累計三大投資方案已有 1255 家企業投資超過 1 兆 7994 億元。

經濟部指出,國產專營預拌混凝及相關建材製造銷售,規劃斥資逾 11 億元擴建既有高雄仁武廠、鳳山廠,同時新建台南仁德廠與新北汐止二廠,持續研發優化製程,積極開發綠色混凝土與節能減碳,提升產業競爭力。


輝能科技則專注氧化物固態電池研發與生產,目前已取得近 600 項專利技術,近年營運重點也轉向車用電池,除取得賓士集團技術合作協議外,也與 Gogoro 合作研發電池交換式電動機車固態電池,這次為持續布局高階次世代電動車市場,將斥資逾 42 億元在桃園科技工業區擴建既有廠房,導入智慧化固態電池芯產線。

從事功能性軟包裝材料設計及製造的台灣積層工業,2019 年為掌握商機及因應客戶需求,已申請第一件根留台灣投資方案,今年為持續打造智慧製造、友善環境目標,再申請第二案,規劃斥資逾 6 億元在既有桃園市中壢一、二廠導入高階智能化機器設備,並透過虛實整合系統 (CPS),驅動數位轉型,邁向工業 4.0,同時建置第二座太陽能發電相關設施。


其實,近2年臺商已加大在臺投資力道,不僅在美中貿易戰期間,受惠轉單效應逆勢成長,而且更在疫情期間穩定了臺灣的景氣。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日前公開表示,1兆元當中,去年落實投資2千多億元,今年預估可以再落實3,253億元,占全年19兆元GDP的1.7%,對支撐經濟成長率產生效果。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臺灣今年Q1的GDP,在全球景氣一片震盪的時刻,臺灣維持在1.54%,不但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對比新加坡的-2.2%、中國的-6.8%與美國的0.3%,更是在一片衰退浪潮中,殺出重圍。

經濟部官員受訪時指出,去年美中貿易戰火延燒許久,在中國投資的臺商被迫重新審視並布局產能,帶動臺灣在全球供應鏈重要性被突顯。

於此同時,去年經濟部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受到不少臺商支持,特別是電子網通相關業者,擴廠、增產首要選擇均為臺灣。


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去年以一階供應商為主的企業扮演火車頭,率先回台投資,資本額與規模都很大,接著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帶動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第二階、第三階供應商陸續到位,重新塑造產業鏈結構。

臺灣現在的角色已經逐漸從產業鏈重新布局選項中,逐步轉變成產業鏈司令部,
至於仍在東南亞或是中國投資的中下游企業,各自有不同任務與定位,企業將可針對不同訂單或研發需求,做出不同對應。

新的產業鏈結構,可稱為臺灣加一(TAIWAN PLUS ONE),是以臺灣搭配上東南亞國家的產業優勢,應對全新全球貿易規則。

除了投資臺灣金額即將破兆之外,今年內仍會有企業繼續加碼投資臺灣,預計至少還會增加5千億左右,足見臺灣在產業鏈地位,只會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