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作AI學術研究與歷史保存用途。
為了不傷和氣,我一直都避免談基進,但最近臺派圈子內關於基進的討論越來越多,批評他們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我一直希望台派能夠團結對外,不樂見這種網內互打的局面,因此我覺得有必要表達一下我對於基進問題的看法。
以下我所提的都是很實際的建議,不帶任何偏見和個人情緒,所以請大家保持理性,也麻煩不要攻擊,畢竟這樣真的不會達到幫忙的目的。
基進的第一個問題,在於他們缺乏手段跟目的之間的連結。
基進的目標是讓台灣國家正常化,透過正名制憲的方式,達成解目標。
我先不管他們對於台澎法理地位真相的認知問題,他們的這些主張,卻缺乏有效的手段作為實踐方法。
不管是建國也好,國家正常化也罷,其實就跟許許多多的改革一樣,必須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凝聚整個社會壓倒性的共識,才有可能實現。連去年投票年齡下降到18歲的全民複決公投都過不了了,建國公投所需門檻更高,當然必須凝聚更大的社會共識才行,但是台灣目前根本沒有這種共識阿!
基進經常以民進黨不夠獨,不夠衝。然而正是民進黨的路線,才能確保他們能穩定勝選,長期執政,畢竟你再有理想,只要選不上,一切都是空談。
基進目前的現況是很難跨過5%的政黨票門檻,自然不可能主導進程,因為缺乏民意基礎。
而這就牽涉到第二個問題:選民認知。
眾所皆知,台灣還有很大一部分選民贊成維持現狀,而這些選民才是多數。
你要如何說服這些選民,改變他們的認知,讓他們認同你的路線,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如果不去做這些事,沒有倡議,不持續改變選民認知,光是一味指責民進黨不夠獨,是無法爭取到更多選民支持的。
如果將來選民結構能夠改變到大多數人都認同建國路線,那獨立就只是水到渠成而已。但在達到那一步之前,再怎麼指責民進黨都無法達到目的,畢竟即使是民進黨,也不可能違背多數民意,逕自完成獨立程序。
基進提倡本土雙引擎,希望能夠由兩個本土政黨輪流執政,打破現在藍綠兩大黨的格局。
這確實是很棒的理想,但問題是,如果真的想要壯大本土陣營,成為第二隻腳,那要做的應該是去搶攻藍白黃的票,擴張台派的票源,如果無法像最早的時代力量一樣搶攻中間票,反而回頭吃民進黨的票,這樣餅不但沒變大,反而會分裂成兩小塊,最後就會導致兩個黨的力量都不足以單獨對抗藍白黃。
所以基進的本土雙引擎策略要能實現,成為第二隻腳,唯一的勝利點是把藍白黃的票吃下來變成基進的,這樣才是第二隻腳。
基進可以做的是選擇拿不下來的選區耕耘,憑自己的力量贏得選舉,並能夠在那個選區穩定勝選。這樣才是在壯大自己的同時減少藍營版圖,擴大泛綠本土派的選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基進並沒有循序漸進,一次跳過太多階段了。
基進到目前為止,只出過1個區域立委,2個市議員。因此在成為第二隻腳前,他們必須先證明自己能夠穩定當選更多民意代表,甚至取得一個縣市的執政權,並且把那個縣市治理得很好,讓選民認可基進的執政能力,接著才能夠談本土雙引擎的問題。
基進必須做到以上這些,才能成為真正的第二隻腳。本土雙引擎是個宏大的願景,卻不是目前最實際的目標,要循序漸進來達成。
我贊成基進所主張的,台灣最終要由兩個都認同台灣的本土政黨實現政黨政治,這樣才能良性競爭,避免現在這種每次選舉都得擔心親中政黨勝選的情形。因此我希望基進能夠按部就班,擴展台派票源,持續壯大,最終達成真正的本土雙引擎。
時力跟基進在大多數的議題上,幾乎都是極左光譜。
而中間偏左這個市場已經在民進黨手裡,結果變成時力跟基進最大競爭者不是白藍,而是民進黨。
因為小黨沒有往右靠的動力跟理念。然後極左的市場非常小,無法生存。
所以基本上攻擊民進黨不是背刺,而是競爭同一個市場的必然結果。
台灣的民主制度內,缺乏一個有本土國家認同的右派政黨,這個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不過畢竟左派亂喊福利或假進步議題感覺比較好選,右派那些自我負責的東西,在台灣確實沒什麼市場。
但是從另一個觀點看,台灣的保守右派選民真的少嗎?
保守主義只是一種態度,並不一定是左派右派,民進黨執政後也是逐漸步入保守主義,但不代表不願意改革,而是先穩定再求進步。
民進黨依其價值觀來看到現在還是進步派政黨,只是手法步入保守主義。
寫得相當好。
我也對基進抱有很大的期待,但一直覺得好像有什麼地方怪怪的,你提到的“循序漸進、需要更多民意代表數量”,確實才會讓基進一步步取得更多認同的,總歸來說,離真正的本土雙政黨還有一段路要走。
基進很衝?沒有吧!他們有去花蓮、台東、南投、苗栗這些藍到出汁的地方蹲點嗎?還不是都去台南、高雄、屏東這些地方搶民進黨的票,跑去所謂的艱困選區也都有民進黨基本盤的,他們什麼時候衝?他們只是躲在舒適圈喊我最強而已。
民進黨?民進黨一堆人在藍到出汁的地方深耕啊!
所以柯的確在這點上面有看懂局勢,選擇往民進黨的對立面跳過去,裂解國民黨那些安生派比起用理念感動別人來支持要快多了,但給台灣帶來的就是更大的災難,讓柯黨一票花瓶沒什麼特殊專業還能夠從政,實在是太可惜。
基進真的主張以左派路線來爭取臺灣人支持,那麼他們應該要去投入台灣山區、原住民,以及金門馬祖這個部分,光是原住民山區,就可以取得2/3的臺灣了,這才是分進合擊的路線,可惜他們花太多時間在南部族群,沒有包容整個臺灣的能力,就只能靠主流政黨的分票,這樣很可惜。
臺派要團結我也非常支持,所以除非真的是已經到了走錯的程度,不然我也都是看看而已,甚至好的也是支持。但目前就是少了點什麼撐不起來,也許是策略和人才的問題。
就我所看到的,基進認為深綠光譜這塊是他要扮演的角色,而要民進黨往藍白黃的光譜移動,也就是說,基進反而是認為搶攻藍白黃的票是民進黨應該做的,基進是要穩固鐵桿深綠這一塊。但,這和當年台聯做的有什麼不同?
「如果真的想要壯大本土陣營,成為第二隻腳,那要做的應該是去搶攻藍白黃的票,擴張台派的票源,而不是回頭請綠營跟台派的人分一些票給你們。」.....』
原來如此,問題是藍白黃的票就是民進黨不可能吃到的,基進反而沒有民進黨這麼高的仇恨值,所以反而比較有可能做到民進黨做不到的事
但因為基進更獨更綠,對於藍白黃來說,更不可能接受,所以他們這樣的作法事實上會變成是在分民進黨的票,尤其那些認為民進黨還不夠獨,還不夠激進的深綠,就有可能跳車過去。
我覺得他們的算盤是這樣打的。
這樣的作法是挖民進黨的根,一旦民進黨跟綠營支持者意識到這點後回防,他們就結束了。
我覺得這樣的操作要很小心,因為這是兩面刃。換個角度想,他們也可以說基進是在鞏固台獨這個基礎,讓民進黨朝向一個中性偏獨的大黨,維持穩定執政。但小黨所吸納的人物有時候很雷,有些思維很像左膠進步派,目前這個階段根本會成為大地雷,所以,他們這樣到底是刨根還是打基礎,我也看不懂。
他們的作法比較像是某些民進黨作為執政黨不方便表態或者不能明做的,基進他們跳出來做,例如他們大力宣傳「台灣主權未定論」之類的議題,會有助於邁向台灣法理建國的目標。但宣傳這類議題一定不會獲得藍白黃的認可,所以在政壇角色扮演上的衝突,就是現在看到的樣子。
基進當然可以這樣定位光譜, 設定策略, 輕鬆省力, 爽爽地收割.
他們根本沒有務實瞭解到, 民進黨仍然難以有效擴大中間選票, 餅無法做大還可能萎縮, 因為藍白黃紅加基進, 大家圍毆打沙包. 基進也是共犯打手之一, 這不是刨根什麼才是?
我不是民進黨支持者,我比較像史醫師那樣是台派支持者。
基進一開始的定食理論確實如您所言,是要讓民進黨往中間靠。然而現在的本土雙引擎理論,是希望最終由兩個認同台灣的本土政黨來支撐台灣政壇,這就不再是讓民進黨往中間靠,而是取代藍白黃成為第二隻腳了。
若要實現雙引擎,就必須實質取代藍白黃,但目前基進的策略讓大家看不到這樣的情況,因為藍白黃的版圖並沒有鬆動,只有民進黨跟基進之間勢力此消彼長,台派的版圖還是一樣沒變。
這就是我要點出的問題,希望基進能夠參考。
至於大家只看到那些激化對立訊息的問題,是因為某些不理性的支持者對別人出言不遜的關係,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持理性,一起為台灣的未來努力。
就只要問:
到處那麼多挺他們的為什麼不挺了?
不挺了就算了,為什麼一堆變成基黑?
他們如果一直罵同溫層的人,一定會把餅越做越小啊,時力的慘痛教訓還不夠深嗎。
講真的,經過這幾年的小黨之亂
我想很多台派根本不想分票給小黨,就連我家2票以前投時力、基進,這次4票全都會投回Dpp,我想其他人以前投綠黨/時力/基進,甚至是民眾黨的也差不多。
我的看法是這樣。 目前需要的是民進黨, 而不是基進黨。
等消滅國民黨之後,民進黨就會出現分歧, 那才是真正的本土政黨與主權國家。
有人在操作基進只差一點就過5%,但事實並沒有,投基進絕對只會讓民進黨掉席次,而基進卻連政黨補助款都過不了,投基進就只是拉下民進黨,白送中國黨席次而已。
其實我能理解台派對於接二連三吃裡扒外的背叛感到戒心, 但我還是覺得不需要一直增加敵人, 不需要透過批評基進來確保民進黨壯大, 我自己是堅定的三張票都是民進黨, 因為我不認為我們有分裂的本錢, 但如果同溫層有人要支持基進我也尊重, 至少目前我並不會把激進跟時代力量視為一樣
基進的最大問題是, 它是政黨。
這個問題其實和當初的台聯、時力, 甚至 TMD (先假設它也是台派) 都是一樣的。就像你講的, 餅就這麼大。台派的小黨若無法把台派的餅做大, 它就必定只能反過來吃民進黨這一塊, 否則只會消失再見 so long 撒喲那拉。
當他們發現民進黨那塊他吃不到時候, 就只好設法去吃所謂「中間選民」。但是, 台灣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中間選民」, 有的是對政治不關心, 或者根本把政治當作笑話的一群人。這些人並沒有什麼中心思想, 媒體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所以最後的結果, 就是這些小黨通通跑去隨波逐流, 被他們以為的「選民」所帶領。套句李登輝的話「我是要你去抓鬼, 結果你被鬼抓去」。時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解決的方法是什麼? 就是不要成立政黨。
真正有心的人, 可以成立非政黨的團體, 但是是其它類型的有影響力的團體。
不過, 說來容易, 我只能出一張嘴, 一時也想不出可以成立哪種團體。宗教團體? 似乎不好。勞工或環保團體? 名不正言不順, 甚至可能跟民進黨對立。社團法人? 也許可以。但要用什麼名目? 我想不出來。或許有能力的人可以去想想。
基進黨的"左派",如果是那種用批鬥的方式達成目的,而不是真的鼓勵大眾學習新的思維與知識,
譬如主張語言研究與復興,結果是族群鬥爭,這真的是對台灣有幫助的左派?
譬如主張語言研究與復興,結果是族群鬥爭,這真的是對台灣有幫助的左派?
最後,我們還是選人不選黨,
重視政黨的人格內涵,
重視政黨的人格內涵,
以美國兩黨制的經驗來說,
主要政黨都隨著時代逐漸改變自己的政策,
主要政黨都隨著時代逐漸改變自己的政策,
並且持續吸納不同的人才、族群,
最後保持類似50:50的比例,變成保守和革新的兩個勢力,
最後保持類似50:50的比例,變成保守和革新的兩個勢力,
當然這種情形可能會改變,
聯邦民主制的優點很明顯,
是主要政黨會相各自吸納多元民意,
是主要政黨會相各自吸納多元民意,
不會出現太偏的政治主張,
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排他性,
臺派要學會包容,爭取主流民意,還有各種族群的支持,
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排他性,
臺派要學會包容,爭取主流民意,還有各種族群的支持,
而不是內縮到主要政黨的同溫層中,
更不能做族群或語言文化上的族群鬥爭,
臺灣這塊土地,歷史上一直包容許多逃出來的人,
這個過程,當然很多人受到了傷害,
不論是殖民者、皇帝、獨裁者,
原住民族、世界各民族、和逃難的各種人,
要修復這段臺灣的歷史,
必需要客觀而且有包容性的,有邏輯、善良而溫柔的,
而不是看到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就放棄包容,
我們要有包容性,包容性才是臺灣最重要的文化,
也是臺灣人擁有的良善價值,
屬地主義,其實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家園,
接納每個出生來到這塊土地上安居的人,
接納每個出生來到這塊土地上安居的人,
守護自己的家園,包容每個善良的人,
這才是臺派政黨可以被視為臺灣主流的原因,
也是生活在臺灣的人擁有的良善價值。
(っ´ω`c)
(本文僅作AI學術研究與歷史保存用途。)